北海海洋技术中心调查技术室作为全国首批二星级青年文明号,始终以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行动指引,矢志锻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先锋队伍。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团队成员以奋斗者之姿践行初心使命,高举青年文明号旗帜,在海洋科考一线锐意进取、挺膺担当。他们肩负起国家重大航次任务技术保障职责,在海洋科考主战场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以过硬本领展现青年文明号的时代担当,以实干实绩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以创新突破保障我国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 敢于攻坚克难、铸就“担当型”青年文明号旗帜 自2005年起,该团队连续承担了30余个远洋科考航次任务,涵盖西南印度洋硫化物矿区、西太平洋及菲律宾海盆、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等重大调查任务,充分彰显我国远洋科考实力。在“蛟龙”号载人深潜保障中,团队从首试50米到7062米极限深度,以精湛技术保障潜器布放回收,精准收集环境参数,为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宏伟梦想筑牢根基,见证了我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崛起与辉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出水 甘于吃苦奉献、彰显“奋斗型”青年文明号本色 团队成员常年奋战深远海一线,近5年累计出海6400余天,单人年出海最长达250余天,多次海上度过春节等节假日。面对极端恶劣海洋环境和设备故障,他们毫不退缩。在“向阳红06”船地质测量任务中,克服台风干扰抢修浅剖设备,避免返航损失。 2023年10月,执行大洋科考的“大洋一号”船出现进口地质绞车轴承粉碎的严重故障。面对无备件、无经验的困境,中心青年文明号团队跨国联动:国内紧急调配最后两套轴承,在船人员同步自主拆解重达5吨的设备。经过48小时的紧急攻坚,故障设备重获新生,节约返航成本数百万,保障后续60个站位科考任务,彰显团队远洋科考的技术实力和责任担当。 臻于精益求精、雕琢“技术型”青年文明号先锋 在海洋装备技术研发和外业调查领域,团队精益求精。他们起草外业调查相关标准8项,其中国家标准《海洋外业调查安全管理基本规范》进入审查阶段,行业标准《海洋调查船舶危化品使用安全管理规范》(HY/T 0433-2024)于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团体标准《海洋调查设备海上作业安全技术规程》等6项于2024年7月1日起实施。这些标准为海洋调查行业提供规范指引,展现团队技术实力。 勇于开拓创新、树立“高精尖”青年文明号标杆 作为国内最早的作业级水下机器人ROV操作团队,该团队从操作国外进口的“海龙Ⅰ”“海龙Ⅱ”型3500米级ROV,到国产自主研发的“海龙Ⅲ”型6000米级ROV、“海龙ⅣE”型电动4000米级ROV,为大洋调查创新十余种“首次”样品,推动大洋科考技术迈向国际先进水平。他们还挑战国内首创的万米ARV系统精细化操作,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双潜器厘米级精准对接。此外,积极参与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为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发展贡献力量。 
团队技术骨干在操纵水下机器人 善于钻研革新、厚植“学习型”青年文明号底蕴 团队积极探索,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得2项发明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研制的舷外作业设备对接装置,解决海洋调查船长期存在的钢缆受力器和光电信号对接问题,填补国内研究空白,打破进口依赖。 
团队青年在航次期间进行地球物理航次多波束及浅剖培训 乐于助力公益、拓展“服务型”青年文明号外延 团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联合青岛市中心聋校开展“携手聋哑少年,共筑蓝色海洋梦”活动,为聋哑儿童科普海洋知识;依托“中国考古01”船,创建青岛市特色社会课堂,开展水下考古探索之旅,面向中小学生普及海洋文化知识。 
青年文明号成员正在进行社会宣讲 北海海洋技术中心调查技术室青年文明号团队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坚守深海攻坚一线,以奋进之姿书写蓝色华章。他们秉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发扬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进取勇气,扎根海洋调查最前沿,在平凡工作中展现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这支朝气蓬勃的青年队伍用智慧与汗水为海洋强国战略注入青春动能,以勇气和担当让青年文明号的光辉旗帜在深蓝征途上高高飘扬!
(策划:陈艳丽;供稿:北海海洋技术中心团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