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青春风采
新时代北海青年展风采⑤
e“网”情深 彰显青春担当——记“青年突击标兵”刘爱超
字体【大  中  】 编辑日期: 2024/11/19 来源: 北海局

  刘爱超,中共党员,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网络与计算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首届“自然资源系统青年突击标兵”。刘爱超深耕网络与信息化技术研究工作,组织建设了集海洋观测、预报、减灾、应急、调查、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新一代海洋观测预报链条化信息平台,创新性地打造了基础数据、业务平台、智能算法、服务产品、海区-海洋中心联动的五位一体信息化业务体系,圆满完成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海军节等多项重大活动保障任务。近年来,刘爱超获省级先进个人嘉奖1次,科技奖励5项,取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

刘爱超开展数据传输及网络安全监控运维工作

  勤练内功强基础 筑牢网信工作基石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逐渐成为推动海洋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刘爱超刚工作时,面临信息系统零散、数据孤岛、建设规范性差等一系列问题。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开展体系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信息化建设,以此提升单位核心业务支撑能力。他夜以继日地逐项整理数据,梳理业务逻辑,设计系统架构,前后数十次深入到交通、国土行业学习先进经验。2014年起,以“创新”和“质变突破”为指导思路,刘爱超组织开展了中心信息化业务整体设计与实施建设,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发展,逐步打造了新一代智能化海洋预报减灾领域体系化平台,实现了主体业务链条化运行和观测预报平台海区一体化运行。

预报减灾信息化产品体系

  调岗到网络与计算室后,刘爱超迅速投身新的挑战,着力加强中心信息化基础能力和网络安全能力,扎实推进1100平米新机房建设,积极开展融合通用计算、超算、智算的海洋观测预报“算力底座”建设,为中心多套数值模式、信息平台、业务大模型提供强有力的算存支撑和网络安全保障。

  创新理念重实效 赋能海洋预报精准服务新发展

  如何将预报精准地送达到需求用户手中是海洋预警报工作切实发挥成效的关键。多年来,刘爱超通过预报发布类平台与预报接口服务、涉海行业平台与互联网平台接入等工作,每年为社会公众和涉海企事业提供公益性预报查询调用服务二百余万次,有效提高预报信息受众率。结合多年来预报发布服务的工作积累,刘爱超编制了《海洋预报智慧服务方案》。

  2023年8月,一条悲痛的消息令刘爱超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两名游客在青岛海边不慎被大浪卷入海中,虽然一名见义勇为的英雄救出了一名游客,但英雄和另外一人却永远留在了波涛中。刘爱超意识到,正是因为游客缺乏海洋灾害意识,未能提前得到有效的预警提醒,才导致了这场无法挽回的悲剧。刘爱超为自己身为海洋预报服务从业人员感到自责和痛心。他下定决心,必须设计一套全新的预报服务方式,让海边游客及时获取到最可靠的预警信息。刘爱超认识到,这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带着这份沉重的责任感,刘爱超开始深入海边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一线数据。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刘爱超发现许多游客不会主动查询预警信息,而是凭借天气情况或直觉判断是否安全。为此,刘爱超创新性地建设了灾害电子围栏预警平台,即在重点沿海区域划定电子围栏,灾害期间通过短信和电话外呼方式对围栏内的游客进行安全提醒。

  为了更好地响应海洋灾害“敲锣、叫醒、叫应”的有关指示,刘爱超进一步建设了海洋灾害声光报警系统,将区域内预警信息通过现场广播及警示灯进行循环报警,结合无人机低空巡航告警,提醒游客迅速撤离,全方位守护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系统于今年汛期在澳门路沿海景区开展多次成功应用。一般在十分钟内,便能有效劝离危险区域内游客。游客们纷纷点赞,表示这种预警方式“接地气又实用”。

海洋灾害声光报警系统媒体报道

  不畏艰辛迎难上 助力地方海洋预报减灾业务能力提升

  2016年底,中心承担了地方专项任务——山东省市县海洋预报减灾业务平台建设。在各市县基础和技术落差明显的情况下,为近十个部门建立架构统一的业务平台,面临巨大的技术和协调困难。

  刘爱超深知其中艰难,但他主动承担起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刘爱超带领团队数次深入沿海各市县调研。通过一次次现场考察、技术测试,团队逐步摸清了各地的实际需求。面对不同市县的不同需求,刘爱超决定以实际需求为根本,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为各个市县提供兼具统一性和个性化的平台。刘爱超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先后解决了建设过程中数据共享、系统对接、功能定制、流程应用等难题,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有力支撑了省-市-县预报减灾三级联动体系。

  2020年,随着地方机构改革逐批完成,智慧海洋建设在全国再掀热潮。刘爱超作为首批山东智慧海洋工程协会理事单位签约代表,时刻跟踪掌握全国智慧海洋建设情况。他敏锐地发现南方的智慧海洋建设模式并不适合北方,于是主动请缨,经过不断学习、思考、酝酿、预研和打磨,历时半年时间集中攻关,建成日照智慧海洋平台,首创性地打造了日照海域的精细化海洋环境保障网、海域海岸带全天候视频监控网、渔船安全保障网。该平台不仅是北方第一个上线的地市级智慧海洋平台,还被评为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优政领域优秀案例,成功应用于日照市渔业安全生产、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智慧管理等多个领域。

智慧海洋平台成果应用

  勇挑重任敢担当 高质量服务海上重大活动保障

  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和海军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保障工作中,刘爱超负责海洋环境保障平台建设和运行保障工作。这是一项容不得丝毫差错的国家级任务,要求“数据和平台在任何环境下不能有任何异常”。时间紧、任务重,刘爱超科学划分了数据中心搭建、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现场服务保障几大任务,率领工作组迎难而上,昼夜奋战3个月的时间,终于逐项攻克技术难关,提前完成了平台建设任务。

  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时,演习突然出现了意外:运营商网络出现波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一度停止服务20分钟。如若发生在活动保障关键时间,后果将难以想象。刘爱超惊出一身冷汗,立即组织彻夜排查隐性风险点。不排查不要紧,一排查发现到处都是可能宕机的隐患:通信故障、网络安全威胁、操作用机卡顿、系统代码潜在漏洞……面对各处风险点,刘爱超发挥不怕事、敢担责、勇决策的工作风格,一边加强薄弱环节冗余备份,一边创新性地应用海洋模式云联、瞬态容灾切换、全时态备援拉起等先进技术。经测试,可在多重极端情况下保持系统较长一段时间的正常运行,最终圆满完成保障任务,被评价为“用最专业的方式提供了科学可视的保障”,刘爱超获“海军成立70周年海军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刘爱超在活动保障现场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多年来,刘爱超凭借卓越的业务技能和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在海洋环境信息化领域和服务保障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工作成果不仅体现了个人奋斗的价值,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展望未来,刘爱超将继续发挥“青年突击标兵”表率示范作用,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姿态,在网络与信息化技术领域开拓进取、担当作为,以智能、卓越的服务为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谱写美丽篇章!

(策划:乔彬  陈艳丽;文图:北海预报减灾中心)

分享到: 
主办: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承办:自然资源部北海海域海岛中心地址:青岛市崂山区云岭路2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67020001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020913号-1
 鲁公网安备:37021202000870号
建议使用:1024*768,Microsoft IE 6.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