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青春风采
新时代北海青年展风采②
以青春之姿逐梦 让足迹遍布五洋
字体【大  中  】 编辑日期: 2024/11/06 来源: 北海局

  “五洋逐梦”青年突击队由自然资源部北海海洋技术中心的24名青年干部组成,是自然资源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同组建的首批自然资源系统青年突击队。近年来,该团队连续承担20余个深远海科考航次的安全运行和技术保障工作,为中国大洋科学考察、南北极科学考察、“蛟龙”号载人深潜从首试50米到7062米极限深度的深潜测试等国家重大任务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破浪前行担重任  护航深蓝展担当

  2023年10月,在东太平洋海域执行国家重大航次任务时,由于原定的水下自治机器人出现故障,只能临时靠增加100多个地质取样作业来替代。船上的地质绞车是20多年前从国外进口的,当时已经连续运行了2个多月,主要由这些突击队队员负责,巨大的压力一下子来到了大家身上。大家心里都充满担忧:这台老绞车能否承受住连续高强度作业的考验?在连续完成50多个站位后,绞车内部轴承突然粉碎,其它部件也随之受损,调查作业被迫中断。

  此时,中心领导面临着两难选择:如果安排船舶返航,光是单程就需要20多天,这也意味着调查任务宣告失败;如果选择海上抢修,一方面,在船突击队队员不是专业维修人员,没有修理经验,另一方面,这台进口绞车船上没有相应备件,国内多方打听,也只找到两只同款轴承可用,其余部件的采购周期至少需要3个月,指望受损件全部换新根本不可能。

  面对困境,如何破局?此时,团队中有着丰富海上工作经验的老大哥李明远轮机长果断站了出来,在视频会议上向中心领导大胆表态:“请领导放心,只要把轴承备件给我们,其它部件我来想办法,保证完成修复任务!”

  紧接着,一场船岸间的联动接力迅速展开。国内,岸基部门将仅有的两只轴承抓紧采购到手。船上,突击队队员李明远、曾现敏、马治忠为主的抢修团队分别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勇担重任,迎难而上,提前开始换件准备。凭借经验对这5吨多重、1人多高的绞车齿轮箱进行拆解。工具不配套,自己改造;零件不匹配,手工研磨;部件不规整,车床加工。仅用时两天,便做好准备工作。这时,轴承被送到位于夏威夷外海的调查船上,队员们用半天完成组装又利用船上有限条件,创新检查试验方法,保障修复效果。

  仅仅两天半,便完成全部修理工作,有效保障了后续调查任务的顺利完成,避免了因船舶返港检修造成的重大科研损失、经济损失和不利影响。

突击队队员李明远为主的修理团队正在抓紧抢修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平凡而伟大的一天,也是小长假休息的日子。但2024年的五一劳动节,突击队队员们却是在紧张、忙碌、甚至是焦虑中度过的。4月30日下午,正在大洋深处执行调查任务的某调查船的浅地层剖面仪出现异常,只能断断续续地工作,对连续调查作业造成了较大影响,随船保障的突击队队员刘大川、孟祥恩、路晓磊等立即对该设备的故障现象进行了紧急排查,同时中心组织协调岸基保障部门开展船岸联动维修,拟定备用工作方案,并联系国内兄弟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分析故障问题,经过一昼夜的紧张排查和分析,5月1日下午6时,该设备终于恢复至正常工作状态,保障了航次任务的继续开展,避免了中途返航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巨大损失。

突击队队员刘大川、孟祥恩、路晓磊等人正在排查故障

  海上“合体”  为航次加油

  开展一个调查航次,最大的瓶颈就是调查船的续航能力。尽管中心已尽最大可能地保障船舶续航达到了18000海里。但是面对很多近年来出现的30000多海里的“大任务”,仍不能满足任务需求。

  大家心里也始终憋着一口气。怎么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既然军舰可以在海上完成补给,咱们的调查船怎么不能试一试呢?中心领导开拓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公海加油。这一方案在当时可谓是开创了国内调查船的先例。

  难点是:调查船是民用船舶,没有军舰那种专业加油设备和专用补给舰。作为海洋工作者,突击队队员们也必须遵守国际法规,不能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些都对现场人员的操作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此,突击队队员们反复演练,光是调整加油预案就不下10次。刚开始,队员们尝试过两船横向加油,在实践中发现溢油和碰撞风险还是太大。后来,就改为纵向加油。加油完成后,还要用气泵把加油管里的存油吹到油舱内。每次加油,驾驶室里的船长都需要不断调整着船速和航向。

  完善的加油预案和精准的船舶操作让两艘四五千吨的船舶在海面上以间距不足100米的距离完成加油。这些操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次公海加油大家心里都如履薄冰、不敢马虎。我们船上戏称这是“一项被逼出来的绝活”。

  北海海洋技术中心船舶自2017年至今已完成了7次公海加油,每一次我们都按计划完成任务,没有滴漏过一滴燃油!现在,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公海加油工作法,强大的深远海航次离岸保障能力也日益成为中心的一大品牌亮点。每个航次都能因公海加油节省四十多天的往返时间,船舶自持力成倍增加,节省航次经费已达数千万。

公海加油现场航拍照片

  追求卓越攀高峰  技术担当显本领

  “五洋逐梦”青年突击队作为国内最早的作业级水下机器人ROV操作团队,操作使用及维护保障国外进口的“海龙Ⅰ”、“海龙Ⅱ”型3500米级ROV和国产自主研发的“海龙Ⅲ”型6000米级ROV、“海龙ⅣE”型电动4000米级ROV,帮助大洋调查发现十余种“首次”样品,为我国申请海底矿区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料,推进大洋科考技术迈进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产万米ARV海试中,突击队队员孙元宏、任峰、曾现敏等组成的操作团队成功挑战国内首创的万米ARV系统的精细化操作,突破深海水下双潜器远距离空间对接、光纤卷筒长距离布放、本体巡线操控稳定性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双潜器厘米级精准对接,难度之大,犹如大海捞针,堪比“天宫一号”太空对接。

操作人员正在操作室内操控机器人作业

水下双潜器远距离厘米级空间对接实拍

  用青春  点亮星辰大海

  海上调查时海洋调查船是托底的角色,突击队队员们追求的是船舶海上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他们就是调查作业的最后一道防线,所有的困难和麻烦到他们这里就必须得到解决。鲜花和掌声留给了海上科研工作者,聚光灯背后,由他们负责搭台,海洋工作的成绩也浸透着他们的汗水与担当!

  不讲条件,不计回报,不畏艰险,脚踏实地——这是“五洋逐梦”青年突击队中每个队员的真实写照。目前,单航次时长成倍增加,饮食上变得相对匮乏,生活上也相对单调。他们常年奋战在十分艰苦的深远海调查一线,远离亲人朋友,近5年来累计出海1万余天,单人年出海时间最长达280余天。

  在生活条件上,他们可以讲奉献,讲牺牲,但是面对自己的家庭,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亏欠。船长张伟,在妻子怀孕8个月时刚刚完成上一航次回国靠岸,接到任务通知又继续随船出海,不能在家中陪伴,只能在海上用手机来宽慰自己妻子,他内心的喜与忧、酸与苦,只有他和他的家人最清楚;设备主管严晋,结婚的喜糖还没发完就出海执行远洋航次的设备保障工作;电机员张文鹏家在外地,趁两个航次备航的间隙,仅仅回家呆了一晚,便急忙返岗。

  在海上,突击队队员们只能用手机与家人联系,用孩子们的话说,他们都是“手机里的坏爸爸”。但为了所从事并热爱的自然资源事业,大家义无反顾!队员们凭借着对党忠诚、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守岗位,用汗水和智慧为我国海洋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队员海上合影

“五洋逐梦”青年突击队成员部分集体奖项

(策划:乔彬  陈艳丽;文字:王茂旭;图片:北海海洋技术中心 )

分享到: 
主办: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承办:自然资源部北海海域海岛中心地址:青岛市崂山区云岭路2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67020001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020913号-1
 鲁公网安备:37021202000870号
建议使用:1024*768,Microsoft IE 6.0以上浏览器